关灯
护眼
字体:

傳神祕要全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提要

    《傳神祕要》一卷,國朝蔣驥撰。驥字赤霄,號勉齋,金壇人。其父衡,字湘帆,後改名振生,以書法名一時。嘗寫十三經進内府,世宗憲皇帝特賜國子監學正銜。驥書不逮父,而特以寫真名。是編皆言寫真之法,凡分二十七目於一切:布局、取勢、運筆、設色,皆抒所心得之言。古人畫法,多以寫真見巧,故顧愷之妙絶當代,特以是名。然相傳畫論,則人物花鳥山水為多。其以寫真之法,勒為一書者,自陶宗儀《輟耕録》所載王繹《寫像秘訣》外,不少概見丹青之家,多用口訣相傳,幾以為非士大夫之藝。其研析精微、標舉格例,則自驥。是編始足以補古人所未備,正未可貴逺而賤近也。

    傳神秘要

    ○傳神、以逺取神法

    傳神。最大者,令彼隔几而坐,可逺三四尺許;若小照,可逺五六尺許。愈小宜愈逺,畫部位或可近,畫眼珠必宜逺。凡人相對而坐,近在一二尺,則相視不用目力。無力則無神。若逺至丈許或至數丈,人愈逺相視愈有力,有力則有神。且無力之視,眼皮垂下;有力之視,眼皮撑起。畫者,須於未畫部位之先,即留意其人行止坐卧、歌呼談笑,見其天真,發現神情外露。此處細察,然後落筆,自有生趣。

    凡傳神,須得居髙臨下之意。

    ○點睛取神法

    點睛取神,尤宜髙逺。凡人眼向我視,其神拘。眼向前視,其神廣。所謂拘者,拘於尺寸之地,祗有一面。廣則,上下四方,皆其所目覩耳。

    畫眼皮用筆得其輕重,亦取神之要處。

    凡人有意“欲畫照其神”,已拘泥。我須當未畫之時,從旁窺探其意思。彼以無意露之,我以有意窺之。意思得,即記在心上。所謂意思,青年者,在烘染;髙年者,在縐紋。烘染得其淺深髙下;縐紋得其長短輕重也。若令人端坐後欲求其神,已是畫工俗筆。宋·陳造曰:著眼於顚沛造次、應對進退、顰笑適悅、舒急倨敬之頃,熟視而黙識,一得佳思,亟運筆墨。此論最佳。

    ○眼珠上下分寸

    人之瞳神,有上視、平視、下視、怒視之别。視下則無神,視上失之太髙。大槩:下視則眼珠下半藏在下眼皮内。上視反此。怒視則眼珠上下全露。若平視,則眼珠亦平。髙逺,則下半眼珠畧帶上,其眼珠下半亦帶圓意;或上半眼珠竟小半在上眼皮内,而下半眼珠竟極圓。又有下半眼珠之下,下眼皮之上,中間微露一絲空地,其神愈出者,不可不知。合揣上視下視怒視之别,始知平視帶上為執中之道。要之,上視下視,其神拘於上下;平視其神,近平視帶上,其神開闊耳。故訣不在眼珠中黒點,在上下眼皮,在兩眼稍,又在兩眼珠之兩圏上下。再,眼角裏,嘗有眼肉及眼稍頭黒影,必須畫出,而下半眼珠必當圓於上半眼珠。至眼亦有大小,不可任意為之。當以鼻之大小比數大抵冩照,難在兩目前言已約畧分别,但須得其人之自然,不可少有假借勉强。有一種人,眼睛全無神氣,或是近視,必執此為板法,反致拘牽矣。

    ○笑容部位不同

    笑格每不同。大笑失部位。喜笑或眼合取笑之法,當窺其人心中得意而口尚未言,神有所注而外貌微露。若徒有笑容,不能得兩目之神,亦所不取。

    ○取笑法

    面上取笑,處眉宜低。又宜彎眼、宜挑并魚尾、夀帶、鬚根、口角等處(口角畧放起)。察其出進髙下,因部位,畧有更變,與常格不同也。如遇鐵面翁,强畫作彌勒相,必至部位俱失之矣。

    宜先以格局畫定,再以笑容,更易之自然精細。

    ○神情

    神在兩目,情在笑容,故冩照兼此兩字為妙。能得其一,已髙庸手一籌,若泥塑木偶,風斯下矣。

    ○閃光

    面上凹凸處以顔色深淺分之,惟兩頥及深眼眶、或半側面皆有閃光,畧用檀子染之(擅子以墨和燕支赭石),烘出髙處,但此色不可多用。縁檀子顔色重濁,易致汙穢(檀子近看即是黒氣,不可多用)。

    ○氣色

    氣色在微茫之間。青黄赤白,種種不同,淺深又不同。氣色在平處,閃光是凹處。凡畫氣色,當用暈法(暈者,四面無痕迹)。察其深淺,亦層層積出為妙。

    ○用全面顔色法

    顔色,非氣色之謂,或面白,其兩顴有紅氣色;或面黄,其額上有青氣色。故氣色主一處,顔色主全面。畫者,各種顔色,層層烘染,畫完後,顔色自然和潤。

    又有一種畫法。眶格既定,即以各様顔料看面色配好,以供全面之用,不以燕脂藤黄另起爐灶。此法古人常用之(此法以一様顔色,淺處淺用,深處深用,凡閃光氣色俱如之,不於面上另加顔色,而顔色亦俱和潤也)。

    ○籠墨

    畫定眶格,以淡墨籠之,閃光處又用淡墨烘染,再加粉和顔色。畫此亦另有隂秀古雅之趣(今人有以顔色畫,好用淡墨籠在顔色上,如畫山水法者。此法但須先礬,否則墨色入粉,便成黒氣)。

    ○用筆總論

    用筆以潔净為主。古人畫眶格皆有筆法。又能潔净見有縐紋,眶格用筆極粗,而眉目栩栩欲動。此兼能以筆力勝者。其次,用筆短,落筆輕,乾淡漸加,細潔圓潤耳。落筆要從空中下來,起頭則輕,靈至運行,不可一直。直則板(此論畫鬚眉)。

    ○用筆四要

    一曰凖。凖者何?有規矩而目力有凖,然後下筆有凖也。如臨全面眶格圖其算法為規矩,用目力算之其大小,相似即謂之凖,由是得其規矩,收小放大,可以變化板法矣。

    二曰烘。烘者何?即染之謂也。人之面格髙下,須用顔色烘托。烘法惟潤色全面,以顔色畫上,筆以濕為主,則有氣韻,烘染處要潔净。

    三曰砌。凡面上有斑點或染有不到,俱以砌補之。或面上氣色深者,竟不用烘。以顔色砌之。砌後仍可用染也。又有不用染,純用砌者,即俗所謂乾皴是也。筆法枯潤適中,約似小麻皮皴、米粒皴。皴疎砌宻,小有異耳。砌在微茫之間,其筆意可見。然終以痕跡渾融為妙。砌染烘染可兼用、可先後用,或祗烘不用砌,亦可,或純用砌,俱可。

    四曰提。設色將足,看面上凹凸處,用檀子等色提醒,然後格局分明,髙下顯露。

    ○砌染虛實不同

    畫大者須染得到各色,和潤為主,中者如之,若小者,則染皴處有當簡省,愈小愈可省,全在兩眼得神耳。面上竟有有痕跡處,可酌量省去。善會心者自得之。

    ○起手訣(以古人畫作式)

    傳神起手,先打眶格。初學用筆,須極輕淡,次學用目力,以極凖為度。學用目力,即畫鼻凖與鼻子及定兩眼角等處也。所云兩點,不可髙低。兩空地須極勻。逐一畫上,由鼻凖畫至兩鬂髪際,全在目力有凖。學者起手摹鼻凖,次摹定兩眼角法,再將全面眶格圖逐一摹其長短大小。斷不可以紙加在畫上臨摹,即俗語所謂,印在下面,畫也如印。畫則不用目力,目力無凖,雖知算法,動亦多謬。此有訣無益也。摹法,以原本置案上,于旁設素紙,用目力算其分寸而作之,其大小與原本相同,再將全面大收小、小放大。畫十數次。愈學習愈凖。學到部位毫髪不走,然後謂之凖。此須細心體味。能收大放小即是變化板法學者。眶格打好,功已過半矣。

    ○用筆層次(先將紙摺中縫)

    一畫兩鼻孔 二畫鼻凖下一筆 三畫鼻凖 四畫鼻(先左後右凡有兩相對者皆如之) 五畫兩眼角(或定山根亦可) 六畫左右兩眼稍 七畫左右眼上一筆 八畫左右眼下一筆 九畫眼珠 十畫鼻梁 十一畫上下眼皮 十二畫上眼眶兩筆 十三畫下眼眶兩筆 十四畫兩眉 十五定地角(依王思善畫法,畫下庭不先畫地角,鼻凖下即畫人中、口唇亦可) 十六定下口唇 十七畫口中一筆 十八畫上口唇 十九畫下口唇 二十畫皴摺痕及髪鬚髯(無鬚畫夀帶,筆意亦有輕重) 二十一畫全地角 二十二畫左右兩太陽 二十三畫兩顴 二十四畫兩頥 二十五畫兩耳 二十六畫兩鬂(如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