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蒸汽船的進一步發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從1820年到1850年的這30年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那就是快速帆船船長總是喜歡把自己的船尾展示給任何冒煙的東西,並對此樂此不疲,這是當時歡樂日子裡的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樂趣。19世紀頭50年的輪船和20年前的飛機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你永遠可以準確地預言它們什麼時候離開港口,但是你永遠不知道它們會不會回來。

    當一些人想要建造一艘能在無風或逆風情況下行駛的船舶,部長們可以在眾人熱忱的支持下斥責他們這種違抗上帝旨意和自然規律的行為,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人人都知道這種無風甚至逆風行駛的奇跡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可以實現並不代表它們應該被實現。在此之前,海上運輸業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正常生活需求了。那麼,既然我們已經有了既不會轟鳴又不會冒煙還比普通的蒸汽輪船跑得都快的快速帆船,為什麼還要去嘗試一些會把港口弄得烏煙瘴氣、充滿油煙,還會帶來惱人的噪音的新東西呢?

    如果富爾頓————也就是第一個在戰爭中使用蒸汽機船的人當年準備好參加1812年戰爭並且成功取勝的話,那麼當時那些海軍官員起碼有可能對這件事產生足夠的重視與興趣。但是不幸的是,這艘叫作「富爾頓的笑話」(其實是富爾頓的「克萊蒙特」號,但它一直被人們稱為「富爾頓的笑話」,並且這個名稱在當年的報紙上就出現了)的船,晚了幾個月才完工;更不幸的是,富爾頓在戰爭結束前就死了。

    低舷鐵甲艦

    因此這艘船被安置到了布魯克林海軍工廠,但是在那裡沒有工程師懂得怎樣正確操作它的引擎,船長和船員們都不願意駕駛這麼一艘長相奇怪的船航行。因為沒有更好的使用途徑,這艘名為「克萊蒙特」號的船便被用作了接收和訓練新的水手。如果不是因為一件最不幸的意外,它也許現在還停靠在布魯克林海軍工廠裡屬於它的船位上。1829年6月,當它載著幾桶火藥在海上航行時,火藥突然爆炸,炸死了當時的船長和24名船員。當時傳言,這是一次報復行為。因為一個副炮手在早上受到了鞭刑,所以他用這種方式結束了他和船上其他所有人的痛苦。損失了「克萊蒙特」號本來不是什麼很嚴重的事,但這個故事依舊給大家呈現出1829年美國海軍內部的普遍情況。

    不過,美國海軍的官員們還是以自己的行動向「克萊蒙特」號這段記憶致敬————第二艘「克萊蒙特」號在1837年又正式下海了。它當時的船長是一位叫馬修·卡爾佩斯·佩裡的海軍上尉,這個人在後來因為率領黑船打開日本國門而名聲大噪。通過努力,他使自己的小船能夠達到每小時15海里的速度。當然了,這些「克萊蒙特」號都是靠槳輪推動行進的。第一艘用螺旋槳來驅動的戰船在1841年才建成,並且這些螺旋槳是依據一個瑞典科學家約翰·埃裡克森的設計製作的。約翰·埃裡克森脾氣暴躁,但是如果沒有他,北方或許就會在南北戰爭中失敗了。

    還有一艘叫作「普林斯頓」號的戰船因為兩件事變得非常出名。第一,它是第一艘成功以無煙煤作為燃料、以螺旋槳推進器作為動力的戰船,從而代替了之前以木頭作為燃料、靠槳輪來驅動的戰船。第二,它是第一艘打死海軍部長的戰船。當時,它在波托馬克河 [1] 河面上試航,工作人員為娛樂當時的來賓,決定引燃最大口徑的炮。炮彈突然爆炸,被炸死的人裡有國家秘書長埃布爾·P·厄普捨、海軍部長托馬斯·W·吉爾默以及很多國會議員。

    當美國正在進行這些試驗時,所有的歐洲國家也在或多或少地考慮怎樣使他們的海軍更加機械化的問題。但是在當時,這些直到19世紀中葉才開始被水手接受的新型戰船卻受到了海軍官員的強烈憎惡,即使他們的船裝備了引擎和槳輪驅動裝置,他們還是更喜歡船帆的驅動方式。這並不是因為船帆顯得更整齊乾淨,而是因為當時海軍官員們都有一個普遍觀點,那就是他們認為一切靠引擎驅動的東西都是斷然不符合他們身份和尊貴地位的。

    這樣的觀點在商船隊裡也十分盛行,但是平民指揮員比海軍將領更強大。當他們意識到機械化意味著更快的速度,也因此能夠帶來更多的訂單和利益的時候,他們的船長面臨了一個選擇————要麼機械化,要麼就失業。

    海上封鎖

    有一點我們很難確定,在當時到底是享有盛名並被廣泛使用的快速帆船首先穿越了海洋,還是在大家眼裡不怎麼體面的蒸汽機船先完成了這一壯舉。直到最近,「薩凡娜」號這艘裝備了輔助引擎的船才被廣泛認定為是第一艘完成了這一任務的船。它在1818年5月從佐治亞的薩凡娜 [2] 起錨,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才完成了穿越海洋這一壯舉。在航行過程中,它基本都是靠風吹動船帆作為動力,整個航行中只使用了8小時引擎。不過在「薩凡娜」號到達目的地愛爾蘭之後,船上的煤基本都用完了,這顯示了早期使用引擎航行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薩凡娜」號隨後到訪了波羅的海沿岸以及俄國,每到一處它都被認為是一件奇物。不過它是第一艘跨越海洋的蒸汽機船的這個說法很難成立,因為它在整個航行過程中蒸汽航行只佔了很小的比重。

    第一艘名副其實地使用引擎穿越海洋的船是一艘木製槳船,在多佛 [3] 製造,重約438噸,用於海峽間的擺渡。1826年,這艘船被賣給了荷蘭政府,並且重新命名為「庫拉索」號。1827年,它從鹿特丹出發運送乘客和信件至蘇裡南 [4] 。「庫拉索」號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安全到達了帕拉馬裡博,並且用它自己的蒸汽機返回了荷蘭。在1830年對比利時的戰爭中,這艘船又被列入荷蘭海軍中。 [5]

    我不知道它在那之後怎麼樣了,但是現在看來,人們普遍認為是「庫拉索」號而不是「薩凡娜」號率先使用自己的引擎穿越了東西半球之間的海洋。

    「庫拉索」號————第一艘完全依靠蒸汽機穿越海洋的輪船(1827年)

    直到1833年,才有了第二艘成功穿越大洋的蒸汽輪船。這艘船名叫「皇家威廉」號,是在魁北克制造的,旨在同哈利法克斯 [6] 進行貿易。但是因為這艘船是一個商業上的敗筆,因此它被派往歐洲,這樣它才有派上用場的機會。「皇家威廉」號使用了330噸煤,用了25天時間才完成了整個航行。最早擁有它的是一個叫作賽穆爾·丘納得的人,接下來關於使用蒸汽驅動橫跨大西洋的故事跟他的名字密不可分,因為這個來自新斯科捨省 [7] 的年輕人,在當時大部分船主和造船家都不看好蒸汽機的情況下,依舊相信蒸汽機的潛力。

    一些投機公司非常輕率地把一些小蒸汽船派出去橫跨海洋,這也正是一艘叫作「天狼星」號的船在1838年到達紐約的原因。那一年,這艘重達03噸、裝滿乘客和貨物的船近乎絕望地開往紐約,而它沒有在公海沉沒也算是一個奇跡。在它到達港口後不久,它的競爭對手也順利到達。但是那是一艘不同種類的船,是一艘屬於大西方蒸汽船公司的名叫「大西方」號的裝備縱帆的船。大西方蒸汽船公司隸屬於大西方鐵路公司(在英國,鐵路公司經常與蒸汽船公司合作)。「大西方」號不僅比「天狼星」號更大,裝備了更好的引擎,並且它在剛剛下水時就創造了比以往任何快速帆船都要快的紀錄。它用了13天零3小時完成了向西的航行,但是返回東方只用了12天零10小時。

    我們不必為這些感到驚奇,因為它的設計師正是後來大東方公司的創始人,那個年代最聰明並富有創造力的海軍設計師之一————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 [8] 。「大西方」號傑出的速度優勢使它很快成為一些敢於相信並且捨得花錢乘坐蒸汽輪船橫渡大西洋的乘客的最愛,儘管這種人不多。在這些乘客中有一位就曾經是「皇家威廉」號的擁有者賽穆爾·丘納得。當他1839年到達紐約組建英國和北美皇家郵件船務公司在波士頓的新分公司時,意識到乘客和貨物永遠不會替他船上的那些大麻煩付錢。因此,他向國會提議,每年給他一筆固定的補助以幫助他保持英國與美洲的信件運輸。

    得到這筆補助之後,賽穆爾·丘納得訂購了4艘建造於克萊德河 [9] 上的木製船。這4艘木製船裡面的第一艘即「大不列顛」號於1840年6月4日離開利物浦,14天之後到達波士頓。「大不列顛」號有三艘姊妹船:「阿卡迪亞」號、「哥倫比亞」號以及「加勒多尼亞」號。它們有63米長、10米寬,並且可以輸出544千瓦的功率。它們消耗巨大數量的煤,以至於本來可以用於增加乘客舒適度的船上空間也被用作了裝燃料的倉庫。儘管巨大的耗煤量帶來了諸多不便,這些早期的「丘納得船隊」卻做到了海洋運輸之前從來沒有做到過的新鮮事————它們都能在日程表規定的時間裡準時到達。一艘快速帆船在風速非常理想的情況下也許能行進得更快,但那只是一時的運氣。如果天氣情況不盡如人意,那同樣一艘快速帆船也許會晚一個星期,甚至是兩個星期。現代商業要求的不僅僅是速度,相較於其他因素,準時也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賽穆爾·丘納得把這些帶給了一個充斥著商業頭腦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很多失敗之處,但是也願意為它真正想要的東西慷慨地付出。

    這段航行對於「進取」號自身來說並不是十分重要,它的主人因為它早在第一艘客輪到達紐約的12年以前,甚至更久之前,一艘小的英國蒸汽輪船從英國經過好望角,一直行駛到了印度,它就是有名的「進取」號。「進取」號重479噸,花費了113天從法爾茅斯 [10] 行駛到加爾各答。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們也開始在蒸汽船的研發上碰運氣。蒸汽船正在逐步代替以前雜亂無章的帆船,運行在多佛、卡萊、鹿特丹、倫敦之間,並且連接著哥本哈根、瑞典南部海港以及歐洲大陸。

    油輪

    損失了大筆金錢。但是這段航行引起了人們對於優化與縮短殖民國家與殖民地之間路線與距離的注意。儘管為此實行了各種計劃,但是沒有幾個是可行的。這其中,半島——東方航運公司的想法是把船開到埃及,然後將信件和貨物從陸上運到紅海,在那裡,它們可以裝入從孟買和馬德拉斯 [11] 開來的輪船裡運到印度,這也許是最實際的主意了。但這條路線同時也算得上是一條最迂迴繞行、花費極大,同時又十分不安全的路線。

    與此同時,一切事物還在按照以前的樣子進行。人們仍然使用帆船從英國起航,穿過好望角開往印度,直到人們無法分辨蒸汽船和帆船哪一個能提供更好的運輸。幾家新成立的蒸汽輪船公司的徹底倒閉給了帆船熱衷者強大的信心和鼓勵,同時也使得使用蒸汽輪船的人非常氣餒和絕望。

    鐵漸漸地顯示出了它自己的特點,並且在建造蒸汽輪船的過程中逐步代替了木材。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對於這種放在水裡就會沉下去的材料懷有強烈的偏見。當半島——東方航運公司於1853年訂購了3500噸重、純鐵打造的著名的「喜馬拉雅」號蒸汽輪船時,它被看作是對上帝的直接挑釁。但是這次這艘船是如此的成功,以至於英國政府把它買了下來,在與俄國的戰爭中用來把軍隊運往克里米亞半島 [12] 。

    現在到了那些飢餓的歐洲國家剛剛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在這時運送移民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這些移民既貧窮又無知,你可以把幾千人統統塞進輪船的船艙,同時讓他們為這種「優待」付出大量金錢。他們中大多數都太渴望離開他們的舊家園,因此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徹底地被欺騙了(詳情請參看第六章)。一些大規模經營越洋運輸的公司,如法國泛大西洋航運總公司、德國的北德意志——勞埃德航運公司和漢堡——美洲航運公司,以及很多規模稍小的公司,就在這段時間裡成立了。雖然這些蒸汽船為移民所提供的船上條件與同樣進行人體、貨物運輸的帆船一樣惡劣,但是它們的速度在他們與競爭對手的比拚中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如果成百上千個悲慘且暈船的男人和女人,被一起「囚禁」在通風非常差的船艙裡時,他們到底要在船上待兩周還是四五周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就在客運競爭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輪船運輸業被一艘近19000噸重、比之前建造的所有船舶還要大近6倍的新型輪船震驚了。

    偽裝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